矿业开发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全过程,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当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期,矿山将面临关闭,迎来矿业工程服务的最后阶段。一座矿山的衰退和关闭,可能会存在资源枯竭、经济效益不理想、技术难题、开采生产安全无保障、政府政策导向等原因。在过去,我国对面临关闭的矿山,都是采取先关闭后治理的模式,也因此产生了一定的问题。这种模式,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了。
于是2007年,中国在国际矿业大会上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2009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明确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要求;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随文附带了《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明确提出了“边开采,边复垦”,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应得到全面修复,还提出了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这几件事,奠定了我国矿山修复事业的基础。
矿山修复要求用市场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度矿山企业和社会各类资源的积极性,包括细化约束奖励机制、建立政府专项基金、制定减免税等政策。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制订出适合本地区矿山情况的实施方案,列出矿山修复企业名录、修复方法、修复目标以及完成时间。防止“一刀切”。治理恢复中应该根据矿山的类型、资源禀赋、开发顺序、市场需求,以及人文地理等因素,制订出不同类型的矿山修复方案。
通过对国内外矿山修复研究及案例的分析发现,矿山修复不论采取什么技术,都要结合矿山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周边环境、交通情况、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围绕一个主题,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为目标,完成矿山的修复再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工程绿化模式。
该模式所对应的矿山一般离人口密集的市区较远,周边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矿山开采形成的裸露面和尾矿场进行绿化修复,恢复生态环境,减少矿山开 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投资成本低、技术单一、见效快的特点;
2、园林景观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靠近城市居民区的矿山修复工程,通过消除废弃矿山的 次生灾害等安全隐患,在合理利用现有矿山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布局设计,通过艺术手法对矿山环境 进行园林式改造,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和休闲环境;
3、地质公园模式。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揭露出很多典型的地质断面、地质景观、地层岩性、古生物化石等地质素材,可将此类矿山改造后供人们参观学习;
4、矿山公园模式。
可以将废弃矿山基于反映矿业开采过程的目的进行改造,并结合对矿山开 采后植被环境的修复,为人们展示矿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起到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的作用;
5、复合型旅游开发模式
针对当前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和向往不断提高,可结合生态 观光农庄模式,将休闲娱乐功能、餐饮功能等与公园结合起来,完善服务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休 闲娱乐、旅游度假的场所;
6、工业或仓储类模式
在综合考虑废弃矿山地形、交通、周边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将矿山改造为工业或仓储类场地;
7、城市公共设施类模式
将废弃矿山场地清理改造为用于服务社会、公众的设施;
8、垃圾处理模式。
利用废弃的矿坑,可将城市垃圾清运至矿坑进行多样化的无害处理。